人們一旦生病,首先想到的是“看醫(yī)生”。從掛號到門診“看醫(yī)生”,再到拿藥甚至住院,其實就是一個醫(yī)療診治過程。所謂診治,首先是診斷,有了精準明確的診斷,才能對癥下藥,才會有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和事倍功半的治療效果。疾病的診斷涉及很多方面,其中病理診斷被譽為診斷中的“金標準”。今天我們就請陸道培醫(yī)院病理和檢驗醫(yī)學科病理室郭麗改老師講一講如何正確理解病理報告的一些文字表述。
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及其簽發(fā)有嚴格規(guī)定。一般病理報告的表述分四類:
Ⅰ類:是檢材部位、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明確和基本明確的病理學診斷。如:右頸部淋巴結非霍奇金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生發(fā)中心起源(Hans模型)。
Ⅱ類: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或是對于擬診斷的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有所保留的病理學診斷意向,可在擬診疾病/病變名稱之前冠以諸如病變“符合”、“考慮”、“傾向”、“提示”、“可能”、“疑為”、“不能除外”等之類的詞語。
Ⅲ類:檢材切片所顯示的病變不足以診斷為某種疾?。床荒茏龀觫耦惢颌蝾惒±韺W診斷),只能進行疾病的形態(tài)描述。
Ⅳ類:送檢標本因過于細小、破碎、固定不當、自溶、嚴重擠壓(變形)、被燒灼、干涸等,無法做出病理學診斷。
對于疑難病例或做出Ⅱ、Ⅲ類病理學診斷的病例,有時會附加備注:1.給予建議,如建議進行其他有關檢查、再做活檢、院外會診、密切隨訪/隨診;2.予以注釋和/或討論。這時需要臨床對此報告倍加關注,尤其是對Ⅱ、Ⅲ類病理學診斷的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在獲得Ⅱ類報告時,千萬不要以為已經有了疾病名稱和病變性質就是明確診斷了,尤其是在針對惡性疾病,需要據(jù)此進行手術、化療等有創(chuàng)治療時,那就一定要慎重考慮、綜合分析。因為只要有“符合”、“考慮”、“傾向”、“提示”、“可能”、“疑為”、“不能除外”等前綴詞語,就屬于病理學不足以明確診斷表述。后期的治療一旦有誤臨床將承擔相當大風險,并且是在病理有不確定診斷的信息提示下的。
疾病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千變萬化,疾病的診斷也需要盡量匯總各方面有價值信息,才能得出貼近病患實際的精準診斷。有了精準的診斷,才會有精準化、個性化治療,方才可能取得醫(yī)、患均滿意的療效。
期盼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在診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做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表述清楚、理解到位,從而為每一位患者提供我們優(yōu)質的幫助,讓他們能早日康復,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