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河北燕達陸道培醫(yī)院移植科八病區(qū)護士長楊成和陸小紅老師共同為一位即將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進行下肢PICC穿刺置管術,成功為患者建立起另一條“生命通道”,這是我院開展的首例下肢PICC靜脈穿刺術。
患者,男性,34歲,T淋巴母細胞白血病,病史5年,擬于近期行造血干細胞移植?;颊咧委煆碗s、輸液量大,需定期采血監(jiān)測藥物濃度,因此,在原有一條PICC靜脈通道的情況下,需要另外建立一條靜脈通道。
但由于患者病史時間長,外周靜脈血管條件差,左上肢感知和運動障礙、鎖骨下靜脈、腋靜脈血栓、左肩部骨性結構改變,既往病史有C6-T1椎體左旁及鎖骨上區(qū)結節(jié)具有腫瘤活性組織,近日復查PET/CT檢查左頸Ⅰ區(qū)腫大淋巴結,腫瘤累及可能性大,無法按傳統(tǒng)方法在左上肢進行PICC及鎖骨下中心靜脈穿刺,經股靜脈置入的CVC中心導管無法滿足患者長期治療需求,且穿刺點位于腹股溝處,影響患者下肢活動,不利于導管維護,增加了血栓及導管感染的風險。
楊成護士長查閱了大量下肢PICC置管的文獻,并與科護士長施香君,郭嬌、靜療組陸小紅共同會診討論后,一致決定選擇右下肢為患者進行PICC置管。
在向患者講解有關置管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楊成護士長和陸小紅老師通過超聲引導,順利完成PICC置管,穿刺點定于腹股溝下15cm的位置,不影響患者肢體活動,且便于維護。置管后通過腹部DR定位,導管末端位于下腔靜脈。
PICC置管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為腫瘤患者建立生命通道,置管位置通常是經上肢置入,而下肢PICC置管為部分不具備上肢置管的患者另辟蹊徑,也是我院靜療技術發(fā)展的一大突破。